技術人員在無水氟化氫裝置巡檢。
連日來,貴州磷化集團黨委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按照“三個學”要求,堅持全面學和專題學的同時開展“重點學”,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把集團科技創新工作客觀總結,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全面推進主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磷化企業。
強化創新鏈 提升創新策源功能
打造原創技術的策源地。聚焦磷化工行業的基礎性、前瞻性問題部署一批戰略性、儲備性技術研發項目,堅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瞄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弄通磷礦採選技術升級、磷酸工藝技術升級等關鍵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不斷在磷化工行業科技創新上“填白”。
近3年,磷化集團研發投入41.48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93%,投入強度年均增長率在50%以上,在行業內位居第一,集團新增專利授權超400項,累計獲得授權專利超2200件,其中發明專利560余件,專利數位列國內行業第一。
比如,與四川大學聯合開發了“大型料漿濃縮法磷銨國產化裝置”,實現對低位熱能的回收利用,極大地推動了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的快速發展。自主研發“濕法磷酸高值化和清潔生產的微化工技術及應用”,在國內磷化工行業率先取得了重大技術性突破,使中國的濕法淨化磷酸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勇做行業創新的突破者。瞄准行業技術壁壘,奔著行業發展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採取合作創新與消化吸收引進再創新等方式,把當前磷化工行業面臨的磷礦採礦棄貧採富、硅鈣質焦磷礦選礦難、磷化工初級產品比重大,磷礦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磷石膏固廢綜合利用難等技術難題作為企業重要的責任和使命,積極開發新技術在行業內進行推廣應用。
磷石膏噴注牆體。
比如,“錨杆護頂分段空場採礦法”“磷化工全廢料自膠凝充填採礦技術”等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成功將我國磷礦採礦率從最初的不到60%提升到80%以上,該兩項技術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
“碳酸鹽型磷塊岩反浮選新工藝開發及產業化”“復雜難選中低品位硅鈣質磷礦石正反浮選關鍵技術”解決我國磷礦中低品位磷礦選礦難題,使磷礦選礦回收率最高能夠達到94%,其中“碳酸鹽型磷塊岩反浮選新工藝開發及產業化”獲中國石化協會科技技術進步一等獎,並憑借“碳酸鹽型磷塊岩礦石反浮選捕收劑”專利技術優勢一舉中標沙特阿拉伯曼哈頓1250萬噸?年選礦項目。
當好地方發展的排頭兵。緊盯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結合企業發展方向,強化應用研究,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原材料供應鏈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磷化力量,展現磷化擔當。
提出聚焦打造具有貴州特色優勢的現代磷化工與新能源電池材料高質量發展“雙賽道”,成立貴州磷化新能源科技公司,與新能源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戰略合作,全力搶抓新能源材料前驅體“風口”機遇。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致力於化肥減量增效,開展緩釋肥、水溶肥、液體肥、微量元素肥等高端新型肥料的研發,建立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強、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化肥產品體系,構筑開磷化肥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價值提升,在全國首家推出磷酸脲、聚磷酸銨等產品,磷肥產品價值梯級利用進一步加快。
2022年,在國家春耕化肥保供期間,磷化集團累計向國內供應磷肥237.8萬噸。其中,投放磷酸二銨202.5萬噸,同比增長44.38%,佔全國總量的36%,位居全國第一。
無水氟化氫裝置。
構建人才鏈 強化創新資源供給
聯動多元主體。當好“出題者”和“搭台者”,鏈動科技創新資源,通過平台建設、聯合開發、委托開發等方式,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推進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構建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
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大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瑞士Buss公司、以色列Batman公司、索爾維公司等國內外20余家知名科研單位、大專院校、高新企業合作,形成研發創新三級體系(前沿技術基礎研究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技術成果應用研究由集團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成果轉化試驗開發由各生產主體單位承擔)構建了一套“聯合開發、企業孵化、產權共有、利益共享”特色“產學研用”模式。
目前,磷化集團擁有省部級以上的創新平台共20個,其中國家級創新平台3個。如,通過與以色列Batman公司合作建設世界上最大、中國第一套10萬噸/年濕法磷酸淨化裝置,填補了國內濕法磷酸淨化提純技術的空白﹔與貴州大學合作,共同開發磷礦石伴生碘資源回收技術,並建成全球第一套年產100 噸碘回收工業化裝置,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第一次實現從海相沉積型磷礦石中回收碘資源。
加強人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開展貴州省磷精細化工產業化人才基地建設,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與全球磷化工先鋒企業相匹配的科技創新育才體系和引才機制,打造磷化行業的科技尖兵和科技方陣。
息烽縣年產40萬噸濕法淨化磷酸裝置。
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服務站、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及“項目+資金+人才”方式,每年遴選10名中青年研發與專業技術人才赴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通過項目合作,提升業務能力。
探索實行“專家工作室”與“名師工作家”研發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與11名院士達成合作意向,開展項目研發,鼓勵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特優專家、行業領軍等專家型人才採取設立工作室等形式當導師帶徒弟,“一對一”“一對多”地培養一批骨干研發與專業技術人才,促進中青年人才加快成長。目前,磷化集團有高級職稱496人。
營造良好生態。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在集團內部設立創新基金,實施科技創新“揭榜挂帥”,有能者揭之。充分尊重科技創新的自主權,賦予領軍人物“團隊搭建組閣”“技術路線決策”“預算控制”“獎金分配”等更多自主權。
按照試點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則,推行包括崗位分紅、超額利潤分享和員工持股等中長期激勵。建立以“課題項目+團隊配置+業績考核”的人才激勵機制,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下任務,完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從而增強考核評價對人才工作的激勵功能。
緊盯產業鏈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創建磷化工數字化轉型重點場景新標杆。結合“貴州工業雲”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成果,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嫁接交易場景,沿著“上網”“上雲”“上平台”“上鏈”等路徑持續提升技術應用能力,建成磷化工行業首個工業互聯網平台。
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核心,吸引行業上下游關聯企業、相關科研院所以及同質化企業構建行業生態,推動行業研發鏈、生產鏈、供應鏈、管理鏈和服務鏈的智能化應用和網絡化協同服務。“磷化工全流程工業互聯網集成應用”於2019年獲得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2020年集團成功中標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目前,平台已實現對達州基地、開陽基地等生產現場的設備接入與數據採集,累計匯聚ERP、MES、採購平台等14個系統5.65億條數據,並形成178971條知識。
比如,自主研發的磷復肥行業銷售管控平台穩定運行超過6年,累計發運1216萬余噸、涉及341.7億元資金,已經生產五百余萬條業務數據。開發應用了機器狗AI訓練平台,通過化工廠區、礦山復雜地形等仿真應用場景,可應用於檢測廠區罐體溫度變化、有害氣體濃度檢測、動態避障、檢測設備是否漏水、漏氣等化工、礦山生產廠區。
樹立磷化工綠色循環經濟新示范。加快拓展磷石膏綜合利用途徑,在保護生態中實現發展,在發展中實行生態保護,把磷石膏“吃干榨盡”“變廢為寶”,用好礦山充填、綠色建材、水泥緩凝劑、生態處置、分解制硫酸聯產水泥等“五大路徑”,按“三個三分之一”(井下充填、分解制酸聯產水泥、制新型建材各佔三分之一)思路,大力提升建材消納比重。
中低品位磷礦石國家重點實驗室。
目前,集團投入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已超30億元,建成了完整的產品供應體系。其中,抹灰砂漿產品省內市場佔有率約72%,石膏條板省內市場佔有率約95%。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從2018年的53%提升到2022年的80.54%,高於全國約40%的平均水平,遠超全國“十四五”期末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率73%的要求。
塑造現代磷化工企業轉型升級新樣板。圍繞磷化工產業鏈重點環節,進行科技創新和生產應用的高度協同,加快研發成果轉化,確保企業始終葆有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依托“獨有”技術,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目前,貴州磷化集團開發並擁有數十項覆蓋磷化工全產業鏈條的核心關鍵技術,多項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且均已實現規模化和工業化,在工業產值中科技創新貢獻佔比達30%以上,PPA、高端電池一銨、鉀鹽等核心產品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
推動主要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規模化和工業化,並依托技術創新全力推進既有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企業效益的重要支撐,打造新的效益增長極。
比如,開發應用的濕法淨化磷酸產能已達到20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最具競爭力的濕法淨化磷酸供應商,產品先后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榮譽。依托全球獨有的磷礦共伴生氟碘資源產業化回收技術,無水氟化氫產能已達到18萬噸,成為全球最大最具競爭力的無水氟化氫供應商,先后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中國氟硅行業科學進步獎”。(貴州磷化集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供稿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注册有任何问题请添加 微信:MVIP619 拉你进入群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
进入交流群
发表评论